咨询热线
136 9068 5728

news information

内螺纹连接器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‌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5-03-31 | 3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、‌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‌

机械锁紧设计‌

采用‌螺套与壳体分体式结构‌,螺套外层设外螺纹,内层通过环形槽与尾罩配合,实现连接器与内螺纹管件的快速锁紧与相对转动对齐‌。

膨胀式锁紧爪牙‌(如G80系列)通过手柄或气动驱动模块,使金属夹爪膨胀卡入内螺纹,降低对螺纹的机械损伤‌。


密封技术‌

端面O型密封圈‌直接接触螺纹端面,压缩率≥20%,适配管径公差±0.5mm,耐压范围从真空至350Bar‌。

部分型号采用‌唇形密封结构‌(如Landefeld系列),结合NBR材质密封件,在20Bar压力下仍保持高气密性‌。


内螺纹连接器


二、‌性能特点‌

高效适配性‌

支持M10-M33内螺纹规格,最小螺纹深度仅需5.5-12mm,适配冷却系统、燃气设备等场景‌。

直通式流道设计(无内部活动件)减少流量损失,测试效率提升30%以上‌。


环境耐受能力‌

316不锈钢主体与氟橡胶密封圈组合,耐受温度-20℃至120℃,部分型号扩展至-40℃至300℃‌。

防护等级达IP68/IP69K,抗振动、油污及微生物侵蚀,适用于拖链系统与机器人应用‌。


操作便捷性‌

滑套式/手柄式操作机构(如G80L系列)实现“推压即锁”,单次连接耗时<5秒‌。

模块化设计支持手动、气动驱动切换,适配自动化产线需求‌。


三、‌典型应用场景‌

工业检测‌:燃油管、冷却系统的高压气密性测试(耐压70Bar)‌。

自动化设备‌:机器人末端执行器、传感器信号传输的防松脱连接‌。

能源与化工‌:压缩空气管道、中性气体输送系统的快速密封对接‌。

四、‌技术升级方向‌

智能化集成‌:部分型号内置压力传感器与LED状态指示器,实时反馈密封圈膨胀程度‌。

材料轻量化‌:采用PA66-GF60材质替代金属壳体,减重15%同时保持耐腐蚀性‌。


总结‌:内螺纹连接器通过膨胀锁紧、分体式结构及高兼容密封设计,实现了高效、可靠的快速连接,未来将进一步向智能监测与轻量化方向演进‌。